Jump to the main content block

Top

【演講資訊】鏡中的是不是我?──AI意識、多物種的地球,以及真正回應當下的小說 | 114/4/18(五)14:10-17:00

【演講資訊】現代小說選與寫作(二) 課堂演講

或許從文字中捕捉到一個末世感濃烈的風格、或是書架上有伊格言專區 ——他帶著科幻,來了。
 
講題:鏡中的是不是我?──AI意識、多物種的地球,以及真正回應當下的小說
講者:伊格言 作家
主持:黃資婷 助理教授
時間:114/4/18(五)14:10-17:00
地點:LA4005教室
主辦: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、中國文學系、數位人文與AI藝術潛力國際研究群
 
114/4/17(四)17:00 報名截止
 
伊格言的「鏡中的是不是我?──AI意識、多物種的地球,以及真正回應當下的小說」講座則直接銜接本計畫核心議題,以《零度分離》為例,探索AI介入文學創作所帶來的挑戰,提出人類、高級哺乳動物、其他動物、AI等對情感的反思:
 

人類

高級哺乳動物

(靈長類、鯨豚)

鳥類、魚類、特定無脊椎動物

AI人工智能

情感表達

全面,受認知與文化深度影響而細膩。

豐富,可觀察到基本及某些複雜情感è例如:喜悅、哀傷、恐懼。

有基本情感證據è 例如:恐懼、愉悅;但複雜度不一。

基於語言模式模擬情感表達;無真實情感。

自我意識

具有高級心智、敘事性自我認同、抽象自我反思。

不同程度心智、有身體自我覺察。

初級自我/他者區分

無自我覺察;處理數據而無自我概念。

對他者死亡的反應

複雜哀傷、多元文化儀式、對死亡的存在性理解。

強烈類哀傷行為、對亡者「關照行為」è虎鯨、大象

求救信號、迴避;「哀傷」證據有限。

可處理/生成關於死亡/哀傷的文本;無理解或經驗。

自我毀滅的意識

認知驅動的自殺 (意圖、意義、存在性絕望)。

壓力引致的自殘、因困境意外死亡、罕見「利他」犧牲。

本能性自我犧牲è自爆蟲,有壓力反應。

系統錯誤、偶爾已讀亂回、無意義輸出;生物學意義上不適用。

對「遠方」的嚮往

象徵性的、抽象的、對新奇/意義/自我實現的存在性驅力。

為資源、配偶、氣候而遷徙;受本能與環境驅動。

為生存需求而遷徙/散布。

可生成關於探索的敘事;無內在驅力或慾望。

「意識」的基礎

具體的、主觀的經驗、反思性的、語言的與抽象的思維。

可能具主觀經驗,但知覺/認知豐富度不一。

覺察與感官處理的程度不同

資訊的演算法處理、複雜模式匹配;無主觀性。

 

Click Num: